“人脸识别”并不新鲜 但“猪脸识别”你见过吗?
每天一营业,许多浙江华腾牧业的门店前就排起长队,顾客起个大早,只为买到新鲜的华腾猪肉。尤其是一叶猪肝,尽管卖到每公斤164元,还是供不应求,成了不少年轻妈妈的心头好。
华腾猪肉为何如此俏销?热心的顾客道出其中玄机:“华腾猪肉吃起来没有腥味、劲道足,猪肝特别嫩,而且听说这些猪是在5G牧场长大的呢!”
高科技养出的猪有啥不一样?带着好奇,我们来到位于嘉兴桐乡市洲泉镇的华腾集团一探究竟。
智能耳标为每头猪建档
流水潺潺,竹林掩映,曲径通幽。华腾嘉华牧场就坐落在这般美丽的景致中。
穿过展厅,迎面是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清晰显示着猪舍内的实况。只见一个大开间被分成若干个小猪栏,每栏20平方米,有的关着刚断奶的仔猪,有的关着6个月大的成年猪,数量大多控制在10头左右。
这么多猪关在一起,如何照看得好?听到我们的疑惑,数字化项目主管俞冲揪住一头仔猪的耳朵,一只耳标露了出来。
“给猪打耳标不稀奇,关键是我们的耳标很聪明。”俞冲说,这款由华腾自主研发的生物耳标内植入了智能芯片。生猪佩戴后,能感知其心跳、体温、运动量等生命体征信息,在5G网络的支持下,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上传。
据了解,目前,嘉华牧场1.5万头猪都佩戴了这样的智能耳标,实行一猪一码,可实时监测追溯生猪存栏、出栏、死淘、定位等情况,配合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实现生猪养殖全生命周期精密智管。
“智能耳标就是猪的电子身份证,等于给每头猪都建了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华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总监姚雪飞带我们来到嘉华牧场的销售大厅,随意拿起一块包装好的猪肉,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追溯码,这块猪肉出自哪头猪、负责屠宰的师傅是谁、冷链配送的线路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管理效率也大为提升。姚雪飞说,在一个数字化规模化的牧场,大约6个管理人员就能管住上万头猪,相比传统牧场,管理效率提高了5倍。
5G网络管控环境变化
要想养好猪,除了感知每头猪的身体状况,管控养殖环境同样重要。
由于长期关在相对封闭的恒温空调房,当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时,猪的舒适感就会下降,影响采食量。
走进位于桐乡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华腾石湾未来牧场,智能化猪舍里,一头头猪正享受着恒温的舒适环境,食用着天然绿色饲料。在每一栏猪舍内都装有环境感知设备,可实时获取二氧化碳、氨氮、温度、湿度等各类信息。
这还远远不够。走进猪舍内,只见一台瞪着两只“大眼睛”的5G机器人来回穿梭,对着猪身上下扫描,很快,猪的体温、猪圈温度等数据就传送出来,显示在猪栏外的大屏上。
“有了这台机器人,这个夏天我们要省力多了。”养殖管理人员王云说,猪没有汗腺,所以很怕热,最难捱的就是高温天,尽管猪舍都装了湿帘、风机等降温设备,但是以前是在4G网络下运行,数据传递存在滞后性,往往服务器刚下达指令,猪舍环境值就变了。“比如猪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时,排气扇开始通风,带来温度下降,氨气浓度正常后再传输数据,使得风扇延迟关闭,温度会下降过多,猪就不适应了。”
无法精准管控环境,只好人工监测。因此,夏天一到,王云就得与同事轮班,全天候监测猪舍环境数据。现如今,猪舍实现5G网络全覆盖,各种信息都是毫秒级传输,管理人员也得以从枯燥的监测中解脱出来,腾出手干其他活,管理效率更高了。这也让华腾集团的整体养殖成本降低了20%,猪出栏时间缩短了3天左右。
“猪脸识别”喂养更精准
“人脸识别”并不新鲜,但“猪脸识别”你见过吗?
在石湾未来牧场,通过把猪脸识别应用嫁接到5G机器人身上,每头猪在每一次进食的时候,就会被抓拍,通过智能耳标获取其身份信息,并将记录的采食时间等信息,实时传送到数据中心。这样一来,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猪的进食量变化,就可以实现精准给料给水。
有了5G技术的加持,打针、消毒等都由机器人代劳,让大数据养猪成为可能。每头猪自出生后,每个月要打一次疫苗,过去依靠人工打针,不仅费劲,还会影响猪肉品质。现在,5G打针机器人携带无针注射器,会自己找准位置快速完成注射,高效而便捷。
每一栋猪舍都俨然一个大的数据仓。除了每头猪佩戴耳标,每个栏位都配备了数据传感器,另外还有十几种传感器分布在各个角落或应用在机器人身上,它们在5G网络的支持下,帮助企业实时获取更加多元的信息。
这些海量的信息,最终汇集到总部的数字大脑平台。距离嘉华牧场5公里,就是华腾总部,只见一块电子屏几乎占满整面墙壁,上面闪烁着各种数据,华腾旗下千岛湖牧场、安吉牧场、石湾牧场、嘉华牧场、嘉善牧场等所有牧场的数据都汇聚于此。从存栏量、产仔率、出栏量等生产管理数据,到温湿度、氨气浓度等环境数据;从各个设备的能耗、运行情况,到粪污处理的各个环节一目了然。华腾集团董事长沈建平只要轻点鼠标,就能管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十余万头猪。与之相对的另一块屏幕,则显示从仓储、物流到各个门店的温度,所有数据一览无余。
正说话间,电子屏幕上“千岛湖牧场”不停闪烁,跳出“15号环控温度传感器故障”的提示,该牧场共19栋猪舍,温度传感器就有近200个,如果依靠传统的人工排查,难度可想而知,但有了数字大脑的精准定位,故障在10分钟内就解除了。
“过去,猪场内虽然也有很多传感器,但只知道温度高低,没法快速获知背后原因。通过5G等技术,形成大数据联网后,我们马上能够采取措施,使得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现在,饲养生猪用工量下降了80%,用水量节省了60%。”沈建平感慨,数字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养猪模式,“可以说,每块猪肉都是大数据精密计算的结果。”(记者 宋彬彬 市委报道组 魏衍方)